等到領導催了,才開始工作;第二天要交論文了,晚上才開始動筆…… 這不只是拖沓,還因為心理疲勞。
明明事情就擺在眼前,就是一拖再可拖。“拖延癥”這個在國外已經出現(xiàn)了20年的心理學名詞,最近卻成為我國眾多白領為自己貼上的標簽。近日,一項調查顯示,72.8%的人坦言自己有做事拖沓的習慣。心理學專家稱,“拖延癥”是一種心理的疲勞。
案例做事總拖到最后期限
婭莉是一家公司的白領。上周三,領導布置一個文案,要求她一周內交。一開始,婭莉覺得時間還早,沒放在心上,等想起來的時候,離上交文案的日子只差一天,可偏偏這天,手頭上的工作很多,白天也沒時間寫。婭莉只好跟領導說,自己晚上加班,保證讓他能準時看到文案。下班后,婭莉開始熬夜找資料,查數(shù)據(jù)。3000字的文案寫完時,等已是凌晨3時了。
婭莉說,做事拖沓的毛病她一直就有。上大學時,論文總是要等到上交的前一天才急急忙忙開始寫。如今工作了也一樣,坐在辦公桌前,先聊會QQ、刷刷微博,其實她心里很清楚有事要做,卻總愛先玩一小會兒。
除了工作,生活也如此。下班一回家,婭莉就先上會網、看看電視、吃零食,就是邁不開腿去洗漱,非得等到困得不行了,才肯起身。
調查
多數(shù)人認為是懶
昨日,記者通過街頭隨機采訪和網絡問卷,50名年齡在20至40歲的人對進行了調查。
調查顯示,71%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或身邊的人患有“拖延癥”,其中40%的人,覺得自己“總是等事情拖到萬不得已了才去做”;忌稀巴涎影Y”,62%的人認為,是因為“懶惰,覺得時間還很多”,34%的人認為“事情太多,不知如何下手”。
在自稱患有“拖延癥”的受訪者中,76%的人認為應該杜絕拖延行為,卻不知道該怎么做。
調查中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拖延有一些職業(yè)上的差異,比如記者、文字工作者更容易拖拉。而完美主義者也是“不拖不舒服”的高發(fā)人群。他們共同的心聲往往是“多給我一些時間,我能做得更好”。
專家
別同時做多件事
“‘拖延癥’是一種心理疲勞,比如機械地重復某一件事,就會讓人產生厭倦,不自覺地拖沓起來!鼻G州市社會心理學會會長、高級心理咨詢師舒聞銘認為,有的人生來性格就容易拖沓,這樣的人,需要加強自律,時刻提醒自己辦事不要拖沓。還有一些人,是因為遇到的事情難度較大,產生畏難心理。這樣的人,可以多尋求他人幫助,建立信心,應有計劃地安排工作、學習和生活,并按計劃實施,不要同時做多件事情。
另外,一些人偏向“完美主義”,想將事情做到完美,所以遲遲不敢著手。這樣的人,要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,以免傷及自尊心。
職場拖延癥癥狀
1.從工作清單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;越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;越臨近deadline,越想做其他事。(是or否)
2.每次開工都要整點開始,一點半、兩點、兩點半,卻遲遲無法動手。(是or否)
3.在決定靜下心來做最重要的事時,還要先跑去沖杯咖啡,總是等待“好心情”或“好時機”去做重要的工作。(是or否)
4.不容許別人占用或浪費自己的時間,而自己卻不珍惜時間。(是or否)
5.本來在著手一項工作,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,就拋下手中工作去干下一件。(是or否)
如果上面的問題,3道以上選有擇了“是”,那么,“恭喜”你,你患上了職場拖延癥。